摘 要:马尔库塞对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基本论断被作为理论前提一以贯之地运用到美学思想之中, 而这一理论的弊端在其不同的美学思想之间的矛盾性中显露无遗。这一矛盾就是马尔库塞在批判艺术之肯定性时, 着力于艺术把一个社会问题简化到个人的层面而使个体回避了现实问题;而在新感性的构建, 尤其是审美救赎阶段, 马尔库塞反转了这一立场, 试图通过艺术在个体的本能领域进行变革进而促成社会的变革。
关键词:马尔库塞; 美学思想; 个体; 社会; 关系;
法兰克福学派早期思想家马尔库塞, 是一位终生为自由而战的“西西弗斯式的英雄”, 他始终致力于寻找人类解放的途径, 其美学思想也不例外。但这样一种英雄般的寻找却是建立在个体与社会相互对立基础之上的。
“个体”在马尔库塞的理论中可以具体化为文化批判阶段的“单向度的人”和审美救赎阶段的“自由的人”, 而与此相对应的“社会”则可以具体化为文化批判阶段的“单向度的社会”和“自由的社会”.无论是哪种具体化的形态, 马尔库塞始终坚持两者的对立关系。“个体”在马尔库塞的理论中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对于这一立场的论述, 马尔库塞的许多着作都有集中的体现。比如在《爱欲与文明》中, 马尔库塞指出真正自由的文明社会, 法律必须是个体自我给予的, 而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中, “‘整体的意志’也只有‘借个体的本性’才能实现”.[1]在这一点上, 可以说马尔库塞与弗洛伊德的理论立场相是一致的, 精神分析学本身就是一种立足于个体本能领域的理论。无可否认的一点是, 其作为法兰克福早期成员之一, “社会”始终是马尔库塞没有忽略的维度。但是,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断言说, “社会”只是马尔库塞批判的对象, 在对通往解放之路探索的征程中却没有它的位置。在“压抑性文明”的分析中, 社会作为个体的对立面被置于历史的审判台上, 尤其是资本主义工业社会, 它以操作原则压抑着爱欲的解放, 以额外压抑束缚着个体的自由发展。马尔库塞认为, 只有推翻现行的社会统治, 才能实现非压抑性文明的愿景。当这种理论前提被贯彻于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中时, 在不同美学思想之间的矛盾性上, 他对个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定位得到清晰的呈现.
1 文化批判
个体与社会的对立关系在马尔库塞所做的艺术肯定性批判中体现得最为明显。马尔库塞通过对艺术将社会矛盾规避到个体层面而掩盖了矛盾本身的批判, 进一步深入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本身的批判, 单向度的社会对个体自由的剥夺, 对个体的压抑遭到揭露。
首先要对这样的一种审美思想作出必要的说明。艺术的肯定性批判立足于对艺术乃至文化之单面化的批判, 这种单面化意味着艺术的肯定性, 失去了批判的维度, 而逐渐沦为统治阶级的帮凶。马尔库塞对于艺术的肯定性的论述散落在不同时期的多部着作中, 但从总体上来说, 他对肯定性的概念判断是基本一致的。在其着于1933年的《文化的肯定性质》一文中, 马尔库塞对这种肯定性作了详细的阐述。他指出这种肯定性, “认可普遍的义务, 认可必须无条件肯定的永恒美好和更有价值的世界:这个世界在根本上不同于日常为生存而斗争的实然世界, 然而又可以在不改变任何情况的条件下, 由每个个体的‘内心’着手而得以实现”.[2]就是说, 这种肯定性在于艺术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独立的王国, 提供一个关于未来的美好承诺, 从而使人能够忍受当下的痛苦。也就是人无须任何革命就能实现一种救赎。
对于肯定性, 马尔库塞虽无法否认其作为艺术必不可少维度的现实存在, 他始终站在一种批判的立场来论述这种肯定性。马尔库塞对艺术肯定性的批判主要是从以下两个层面展开的:
从社会层面来讲, 艺术通过“内在化”的功能, 把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归到个人层面而回避了现实的问题。作为一种特殊文化形式的艺术, 它能够将各种社会矛盾划归到个体的抽象层面, 使矛盾变成“一种抽象的内在联合体”, 从而在人格层面许诺给所有人平等的精神自由和尊严。[2]这样一来, 原本在现实中单一个体之间的相互冲突, 在艺术的彼岸达到了一种联合、一种统一, 冲突在虚幻的层面解决了。
从个体层面来讲, 一方面, 艺术通过“幻象”把持久快感的审美承诺简化为短暂满足的体验, 使个人反抗的欲望被压抑, 逐渐趋向于肯定性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马尔库塞指出, 当美作为当下的东西在艺术中得到展示的时候, 反抗的欲望就被平息了。文化领域的其他形式与艺术一道, 对个体思维起到了肯定性的作用, 使个体甘愿忍受当下社会生存的不自由。[2]而这种肯定性的思维方式导致了肯定性的行为方式, 个体失去了批判性的思维与革命的意识。另一方面, 也正是由于艺术的这种肯定性, 把“现实中的孤立无援”升华为“形而上的超然独立”, 让个体更加孤独无助。
然而马尔库塞批判艺术肯定性的目的却远远不止停留在美学层面上, 政治维度、个体解放才是马尔库塞不变的初衷。马尔库塞对艺术肯定性的批判, 实际是为了揭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社会”在艺术肯定性批判中以在场的身份出现,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 “社会”只是马尔库塞批判的对象, 在这里“社会”主要是指工具理性控制下的单面化的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爱欲与文明》中马尔库塞分析了几种文明形态对于个体的压抑, 在“压抑性文明”中社会作为个体的对立面被置于历史的审判台上, 尤其是资本主义工业社会, 它以操作原则压抑着爱欲的解放, 以压抑束缚着个体的自由发展。通过分析马尔库塞断言说, 当下的社会并没有给人自由, 而是人们受到了变本加厉的压抑, 究其原因, 是社会的操作原则为了达到维持这个特定社会的目的, 而对人的爱欲所做的额外限制。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在《单向度的人》中得到进一步深入, 马尔库塞指出在“普遍原则”的控制下, 社会已成为一个非理性的、病态的整体。在现代社会中, 个体服从于机器, 工具理性取代了健全的理性而使得价值理性失去了自身的地位和合法性。在这样一个看似温情脉脉的社会中, 个体是不自由也是不幸福的, 从这种意义上来看, 个体仍是席勒所指称的“齿轮”和“螺丝钉”.个体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压抑之中, 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对立在此显而易见。
通过对马尔库塞批判理论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他通过对艺术肯定性的批判进而上升到对整个资本主义文明乃至社会的批判, 人道主义立场上的个体与压抑性的社会处于相互对立的两端, 这种批判使得马尔库塞对社会的态度在愤怒中走向拒绝, 就如同整个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对待理性的态度一样, 当他们试图去重建一种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为一体的健全理性时, 却走到了感性的一端。最终, 对社会的批判与否定使他走向了个体的本能领域去寻求革命的力量, 一场本能领域的断裂式的革命在酝酿之中。尽管在《爱欲与文明》中, 马尔库塞努力发掘弗洛伊德理论的政治思想, 正如他在该着作的第一版序言中所强调的那样, “我们的任务正好相反, 就是要解释心理学观念的社会学的实质”, [1]到了“新感性”的构建阶段, 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发生了过渡性转变, 其思想的矛盾性也逐渐显现出来。
马尔库塞美学理论的乌托邦(个体与社会关系视角)
时间:2018-01-09作者:学位论文网
本文导读:这是一篇关于马尔库塞美学理论的乌托邦(个体与社会关系视角)的文章,摘 要:马尔库塞对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基本论断被作为理论前提一以贯之地运用到美学思想之中, 而这一理论的弊端在其不同的美学思
关联标签:
相关文章
- 上一篇:儒家和谐取向社会哲学的现代分析
- 下一篇:现代生活中的社会交往与公德探讨
联系我们
- 写作QQ:
3008635931
- 发表QQ:
3008635930
- 服务电话:13701839868
- 售后电话:18930493766
- 邮箱:shlunwen@163.com
范文范例
- 青年时代发一篇论文价格
-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的
- 浅析习近平思想中关于生态文明的
- 和谐社会论文范文参考
- 对钱耕森先生的“大道和生学”论
- 社会工作对残疾人服务话语重构的
-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进京上访
- 最新新农村文化建设论文范例
- 儒家和谐取向社会哲学的现代分析
-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过程研究
- 电子政务论文(导师推荐6篇)
- 试论现今国企政工工作的具体职能
- 大学生就业论文(强烈推荐6篇)
- 企业政工工作中以人为本原则的应
- 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形成与策略
- “独二代”与“非独”儿童社会交
- 数学史论文(名师推荐6篇)
- 社会关系网络匿名方法探究
- 南水北调移民社会交往影响因素与
- 城市社会学论文写作范例(独家整
- 生态旅游论文(精选6篇)
- 雾霾论文(导师推荐6篇)
- 解读《菜根谭》中蕴含人性修养的
- 康德思想中关于道德教育的自由与
- 思想政治工作论文(研究热点6篇
- 礼仪对社会交往功能的促进效能
- 新能源汽车论文(精选5篇)
- 做好社会治理工作的思路探析
- 关于民族团结的论文(精选6篇)
- 试论唯物史观视域中社会主义核心
- 统计分析论文写作参考
- 新时期儒家文化哲学的核心思想
- 从中西方价值观探讨中国文化的特
- 社会诚信文化构建相关内容综述
- 立德树人论文(推荐阅读6篇)
- 马尔库塞美学理论的乌托邦(个体
- 生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研究
- 长春代做毕业设计
- 印象中的孔子与庄子
-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哲学范式与人学